北京故宫:逛紫禁城,听红墙黄瓦背后的历史故事

发布者: 七月 | 发布时间: 11-2 12:12| 查看数: 140| 评论数: 0 |查看更多

北京故宫:逛紫禁城,听红墙黄瓦背后的历史故事


踩着清晨的阳光挤过神武门,红墙突然撞进眼里,那种沉厚的朱红色像浸过百年时光,连墙根儿砖缝里的青苔都带着老故事的味道。抬头望,连片的黄瓦在阳光下晃得人眯眼,后来才知道这颜色可不是随便用的 —— 老辈人说黄色是皇权的象征,明清时候只有皇家建筑能铺黄瓦,老百姓家连沾点边都不行。更有意思的是五行讲究,红属火黄属土,火生土才算吉相,帝王们盼着这颜色能让江山稳当点,现在想起来倒像种朴素的执念。
顺着墙根往太和殿走,路过午门的时候总想起电视剧里的 “推出午门斩首”,后来问了讲解员才知道是瞎传,但这门楼子确实见证过不少大事。太和殿那三层汉白玉台基得仰头才能望到头,台边上的石栏杆底下藏着好多龙头,下雨天会变成 “千龙吐水”,可惜这次去没赶上。殿前的铜龟铜鹤都褪了色,却还直挺挺站着,据说代表长寿,可明清 24 个皇帝住这儿,也没谁真能万寿无疆不是?


殿里头的蟠龙金柱得俩人合抱才能围住,龙身缠着金粉,阳光从窗棂漏进来,龙鳞像在动似的。正中间的龙椅看着特威严,背后的屏风绣满了云纹,讲解员说这椅子背后还有 “龙门宝匣”,里头装着镇物,不过现在也没人敢打开看。天花板上的 “建极绥猷” 牌匾是后来复制的,原来的乾隆御笔在袁世凯那会儿给弄没了,这点倒挺让人唏嘘。
逛到下午三四点,乾清宫西侧的红墙长廊特出片,阳光斜着照过来,琉璃瓦的影子投在墙上,斑驳一片。路过慈宁宫花园,看见有人在拍红墙竹影,竹叶晃得墙上映出细碎的光,难怪都说这儿是小众打卡点。墙角堆着几块太湖石,据说还是从江南运过来的,当年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啊。


走得累了坐在御花园的长椅上歇脚,看着来往的游人举着手机拍瓦当,突然发现那些神兽造型都不一样。有个大爷说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,后面跟着十个走兽,只有太和殿能放全,其他宫殿都得按等级减几个。想起之前看资料说太和殿烧过好几次,康熙年间重建的时候,工匠梁九照着小模型放大才复原的,要是没有他,说不定现在见不着这大殿了。
临走时从神武门回头望,红墙黄瓦连成片,夕阳把瓦顶染成橘色。这故宫藏着太多细碎的故事,可能是一片瓦的颜色,可能是一只石兽的姿势,甚至墙缝里的一根草,都带着几百年的光阴。下次来可得早点,听说清晨的金水桥没人,拍出来的倒影特好看,还能听听风穿过宫檐的声音。



0 0

最新评论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查看更多

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